
(书法家 陈磊先生)
6月9日,“也可以是——陈磊书法作品展”在东京上野森美术馆开幕。中国日本甲骨文研究会会长张大顺、日本学者土屋明美、台湾艺术大学书法博士市川望、日本《书道美术新闻》杂志主编高木康祐、《墨》杂志主编宫迫英嗣等日本书法界、艺术界人士参加了展览。
陈磊,字之望,1986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供职于沙孟海书学院。本次展览共展出其30件书法作品,均为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展览展至6月12日闭幕。
临摹通常指临其形,摹其貌,或者依据自身学识修养进行意临。但初观陈磊书法作品展,这批书作却与前人原作图像,面目全非。如临《秦诏版》,它保留积木样字状,将篆中渗入隶意的线条残缺、斑驳,加以留出左上部空白,呈现出历史沧桑感;如临《自叙帖》,他不受拘束地恣放线条,时而交错,时而重叠,并大胆融入明代徐渭的草书之意态,给人以刚健奔放,气度不凡之势;又如临《伊簋》,较整齐的金文被移位重组,字距、行距变化多端,偶尔还两三个字当一个小整体处理,呈现一种聚散不乱而有序生动的美感;再临《韭花帖》更别出心裁,把落款置于正文之顶,正文字与字的上下左右,近乎等距离,落款文字却又错落有致。书写的纸色也与众不同,上白下黄,处处强烈对比和悬殊反差,精心构建着奇丽、空旷、舒雅之象。
综合观之,在“也可以是”图象中,作者取古人原作当再创作之素材和载体,按照自己的理念和表现方式,借助汉字本具美感的特性变化形态,或将其章法拆散重构,或在用笔上中侧锋兼用,方圆笔交替,粗细快慢无所不使,或在施墨上浓淡润枯,无一不有。此外,透过作品图象,知晓作者重视把握构图三大要素:立意,为象,格局,并在构图过程中注意了表现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形象、空间、大小、主次、局部与全局、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进而获取统一和谐的较完整构图,尽力使“也可以是”这批作品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之境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追索现代化,尝试一种中西融合,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这正如陈磊先生自己所言:“也可以是”徘徊在绝对的否定与肯定之外,同时包含了是与不是,它赋予了最大的可能性,又同时传递出无限的包容与创新。艺术家的每一次成长与飞跃都离不开这个“接续”,它就是我“活着”的标准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