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报道 微信电子报 分类广告 高收入广告 转让信息 电 子 报
热门标签: 転譲信息 第506期 sets asfd 姜建强 樱花 按时代 月收入120-150万 实时 100万-120万 村上春树 日本
当前位置: 主页 > 微信电子报 >

日本语的美感从何而来?

时间:2015-07-15 18:00来源:原创 作者:万景路 点击:
       

         从小时候看的抗日画本、小说以及当时的抗日神剧里,认识的日语也就是“八嘎牙鲁”(混蛋)、“牙祭给给”(冲锋)等那么几句,还有就是鬼子兵嘴里常说的日式中文“死啦死啦地有”、“花姑娘的干活”等等,可算是满嘴脏话。即使最文明的“哈依”(是),也大都是下级鬼子兵被上级训斥并挨一大嘴巴子时的毕恭毕敬回答用语,再就是汉奸们弯腰撅腚的冲着太君“哈依”了。自然,对日语就不会有好印象,以为“鬼话”不过如此。

        来日后,通过学习,了解了日语和汉语都是以汉字为基本语言框架的,也知道了它们同属“同宗”的象形文字。而随着接触、理解日语日久,觉得鲁迅曾言的汉字“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而感心,如果用在日语上,同样有着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三美之特性。其实,只是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的三种日语基础架构的组合本身在视觉上就已经如蜿蜒小溪般美不胜收了。如果换个角度欣赏,感觉上日语则又恰如一幅幅跌宕起伏的砂画般美丽动人。而其幽玄之内涵,不又恰似沙漠里的黑珍珠般,在透射着深邃的光辉的同时,也让人流连于这枯山水般的语境中咀嚼、品味而不忍离去么?何况还有日本人创造出的那些充满了睿智也被我们一直使用的和式汉字,以及由汉字和假名组成的各种意境幽远的日语词汇、俗语、敬语等,这些,都让人时时徜徉在日语美中难以自拔……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段描述日语之美的文字,只记得大意是这样说的:日语是图像,有时更像风景,尤其是当假名与汉字并用时,就犹如水和油注入到了一起的状态。水是假名,清澈而透光,看上去是一些枝节破碎的笔划在汉字中穿梭,但假名之于汉字的拆卸作用却使汉字显露出被稀释以后的爽朗。汉字是油,滴入假名的那一瞬间或许是凝固住的一块痕迹,它随着假名而荡漾,不仅依靠平假名的托起,而且还借助平假名的游离,使汉字的隐喻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如此透析汉字和假名的关系,可谓新奇、贴切,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了。不过,以我之眼看日语,还是更愿意把平假名视作沙漠中那起伏的沙浪,汉字则恰如伫立在沙洲上的一座座古城堡,而片假名则似点缀在沙浪与城堡间的一簇簇灌木、荆棘,正是这三位一体的日语在荒凉而又广袤的沙漠中努力诠释着日本人心灵深处的幽玄、物哀之美。

        日语既然如此给人以美感,那么,日语又是如何从完全照搬汉字升华为独具自己特色的一种美丽语言的呢?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而日语的特殊美感正是来源于日本传统的风土、文化、习俗及日语音韵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土,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对某一地区的气候、气象、地形、地质、景色、人文、习俗等的总称。我们一般把风土和人情合起来用,所以,在观察一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时,从“风土人情”的角度来看则会受益良多。而体感日语之美,同样需要把日本的风土、风习及语言特色融入进去。比如像日本这样集地震、火山和温泉、美景于一体的地理环境,自然使得日本人自古就敬畏、重视并关心大自然,从而慢慢培养出了这个民族感官敏锐心思细腻。常常感时怀物,体现在语言上,大自然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就都能被他们拟声形意拿捏描绘的准确而又精美。同样,受汉语、儒学及岛国的各种传统文化、风习影响,长久以来也使得他们在遣词造句上谨小慎微,造出的词句自然细腻感性温文尔雅。因日语的词调是单词语音的高低、强弱配置表现,所以,日语的语调还有着简单明快而又尾音婉转之特色。而由于日语语音特别、敬语复杂、外来语比重大以及男女有别的用语较多和方言较多等特性,也使得日语语音有着一种特别的音韵存在,再配以日本人形象的肢体语言,日语整体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了。

        日语之美是体现在全方位的,就拿日本的旧历月份称呼来说吧,除去通常口语中的按数字划分方法,文面上日本人还把十二月份依次称为一月:睦月或初空;二月:如月或梅见:三月:弥生或夜樱;四月:卯月或清和;五月:皐月或浴兰;六月:水无月或蝉羽;七月:文月或凉月;八月:葉月或月见;九月:长月或竹醉;十月:神无月或时雨;十一月:霜月或神乐;十二月:师走或春待月。当然,除此之外,日本旧历月份还有着别的叫法,但总体来讲,各种称法或与时令相合,或与文学、宗教相关,从字面看来,就犹如一幅幅春夏秋冬的幻灯片在眼前放映,煞是好看。


再来看日本地名,大到都道府县,如北海道、青森、千葉、和歌山、香川、静冈、秋田等。小到市区町村,如旭川、富良野、汤沢、牧之原、若樱、竹原、出云、香村、鸭川等等,读来却又像一幅幅田园山水画般展现在眼前。旅游景区的一些美名有时与这些地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像小樽、谷川岳、田沢湖、秋葉原、浅草寺、鸣沢冰穴、芭蕉小路、吹上浜、虹之松原、养老溪谷等等,若只是把这些当作地名不加深究也难以品味到什么,但若稍加把玩其中寓意,则充分体现出了日本人对汉字或和式汉字的运用之妙。
从文学作品的书名里,我们还能体味出那种书香墨迹甚或日本人的幽玄心境来,如:《万葉集》、《词花集》、《枕草子》、《奥之细道》、《雪国》、《怀风藻》等,读来就犹如阵阵书香微微古风随着页面的翻开扑面而至。

   
    
       

        关于颜色的日语美词句,端的是能把人美哭的。比如,日本人用“東雲色”来形容天际放亮,白光起后,升起的一抹淡淡的红色染上黄色时的颜色。以“薄紅梅”来形容比红梅稍淡的颜色。以日本人特有的“萌”配以黄色,组成“萌黄色”来形容春天刚刚发出嫩芽的小草之黄绿色。以“琉璃色”来比喻一种蕴含有紫色在其中的炫丽之蓝色。以“茜空”来描绘秋天日落时候被晚霞染成的淡橙红色的天空。除上述关于日语里颜色意象词的引述,其它还有如苔玉、樱桦、花小豆、水葵、梢茶、姬珊瑚、唐枫、墨幽、冬蔷薇、淡桃雪、淡茶织、光粉雪、银薄珠、冬绿空、木漏日、极紫等等即别致又挑剔的意象词存在,看到并理解了意思后,却是都会让人莫名的内心悸动的,给人一种爱不释手欲细细把玩之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我刚接触日语时即对日语词句产生了朦朦胧胧美感的原始动因吧。
对于青春男女,一些专用语同样是美的令人肝儿颤。比如用“心恋”来形容刚刚萌生出的近乎于单相思的懵懂初恋心情。用“心化妝”来表示在特殊的日子里女孩儿们从表到里都要做好充足准备的心境。以“思い寝”(思寝)来比喻想着心爱之人睡着的样子等。
还有一些歇后语、俗语如“三日坊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亭主関白”(大男子主义)、“嬶天下”(妻管严)、“愚痴”(抱怨、牢骚)、“生みの苦しみ”(万事开头难)、“他力本愿”(自己不努力,凡事喜欢靠别人)、“帝王切開”(听着感觉胆儿挺肥,其实就是剖腹产的意思)、“幼馴染”(青梅竹马)等等,好玩贴切,哲理性又强。估计冯巩如果学日语,大概也会忍不住来一句:“鸟语,我爱死你们了”。
一直对日本酒名情有独钟,像尽空、恋空、殘波、織月、洗心、出羽樱、紅乙女、菊正宗、松竹梅、独樂藏、我醉流、美男子、美少女、船中八策、上善若水、百年孤独等等,不用喝,只是在酒坊徜徉在这些充满了文学、历史气息的清酒名里,就足以令人醺醺然了,又安敢不醉乎?
借着微醺,再来欣赏一些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日语美词。春告草,顾名思义,就是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植物,日语里是指立春时节,先于百花率先开放的向人们宣告春天已到来的梅花。我们一直欣赏的那凌寒傲雪之梅花,在日本人的眼里,摇身一变成为了袅袅细语的告春之草。从三月到四月,是属于油菜花的世界,这个时期自然现象中的连天雨,日本人称其为“菜種梅雨”,意思是说“菜種梅雨”是为了催促油菜花开而才降下的,因此,这一时期的连天雨,日本人还称其为“催花雨”,意境之美真觉无出其右者。春之将去,樱花飘零,岛国人在这一时期还以“花筏”来表现樱花掉落在水面,像木筏那样随波逐流的充满禅意的渐逝之美,观此“花筏”,一种凄美的意识就不觉油然而生。
而随着春之将去,“花信风”又将夏花将开信息由暮春吹入了初夏。到了初夏,从片片新绿的缝隙中荡漾出的带有丝丝湿润的香气之风,日本人叫它“风熏”。而当蝉儿们在意识到自己的“蝉生”将要终结时发出的似乎燃烧生命般的鸣叫,日本人把它比作“蝉時雨”。蝉鸣,虽是夏天的一道风景线,但日本人的“物哀”意识却也贯穿于其中。
        

       

        当蝉不再鸣,日本人守着据说能忘记一段痛苦恋情的酷似百合的被称为“恋忘草”的橘色小花,眺望着“遠花火”,在无声中寂寂的走进秋天。露水四季皆有,秋天尤多,因此,露水也被称为秋季的象征,而清晨静静的躺在树叶上睡懒觉的露水,日本人美其名曰“露華”。“露華”本已很美了,但视露水为充溢着生命力之神水的日本人嫌“露華”尚不足以形容露珠之神秘,又给它起个名字为“月の雫”(雫,读若“细致酷”,指水滴、水珠)。“月之露華”,读来立马一种神秘、高洁,还参杂着一丝神圣之意的感觉就出来了。时近中秋,古时日本人又以“待宵”(农历8月14日的夜晚)二字来形容等待次日满月的焦急、迫切心情。秋天,追逐红叶前线一直是日本人乐此不疲的秋季热点旅游项目,日本人称追逐红叶为“紅葉狩”,意为像狩猎般在山野里寻访红叶。岛国人还以“山装”(漫山遍野都是红叶的景象)、“照紅葉”(在万里无云的蓝天和染作红色的大地映照下,草木的叶子也变为了红色)等来形容红叶之美。而自平安时代就传下来的赏红叶咏诗会“红叶合”以及北海道著名的赏枫大会“覌枫会”,更是把日本人的风雅、风流渲染的淋漓尽致。
从深秋进入初冬,偶得一见的暖暖的冬日,我们叫它“小阳春”,而日本人则称其为“小春日和”,简单的四字组合,却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日语那种风雅至骨的美感。冬至,当然是雪的世界了,日本人把晴朗的冬日里从山上随风飘下的特殊罕见的雪花,称为“風花”,而像花瓣儿一样的大片雪花则称其为“花弁雪”。近似于“花弁雪”的另外一种多在比较暖和的日子里下的大片状雪,日本人优美的形容其为“牡丹雪”。而把很小很细的一种雪称其为“細雪”,则让人不免想像到那细雨绵绵的景象,不过在这里却是细“雪”霏霏了。日本人还细腻的把跟等待朋友一样,在下一场雪来临之前舍不得化去的雪,美其名曰“友待雪”,那在严冬中透出的则就是一股浓浓的暖意了。而把冬天里的最后一场雪叫做“忘雪”,在“忘掉”二字里却明明透射出的是劝人“惜雪”之意。而冬去春来,尚未完全化去的雪或刚下即化转瞬即逝的雪,日本人又给它取名字叫“名残雪”,“名残雪”三字里透出的“凄美、物哀”之意,就不言而喻了。而点缀在山间细流、浅溪两侧和小木桥上的“名残雪”,配上那美妙的“せせらぎ”(潺潺溪流的水声),噢!您不觉得千昌夫那令人如痴如醉的“北国之春”似乎就开始回响在耳边了吗?日语里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美,就是“暧昧”之美(日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倒是倾向于把它称为“暧昧性”的。日语的这种“暧昧性”主要是源于日语本身属于粘着语,也就是说日语主要依靠在实词后面粘附虚词的手段来表示句中语法关系,而且日语还是一种经常用“好像”、“似乎”、“也许是”、“看起来”甚至“我知道了”等无数似是而非令人难以捉摸的说话人的感觉来构成基本句型。能不说的尽量不说,不用写的也尽量不写,万不得必须要说写时,也是极尽暧昧之能事,这就是日本人口中的以“以心传心来达到意思疏通”的说法儿,其实感觉就是给令世人讨厌的日本特有的暧昧性找个理由开脱罢了。暧昧,日本人自古以来用之,自然习以为常,而对于我辈外人,就是不胜其扰,不知日本人所云何意。日本人躲在暧昧里自得其乐,却是苦逼了我辈。所以,日语虽很美,但独这暧昧之美,却让我辈时常懵圈。
         日语里还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那就是美丽的日语目前也面临着美感逐渐丧失的危机。与我们的新新人类相似,日本的新新人类近年来也发明了很多新新人类用语,比如以“キモイ”来简化替代“気持ち悪い”(恶心、不舒服)、以“ウザイ”替代“鬱陶しい”(憋屈、郁闷)、以“マジ”替代由“真面目”(认真)转换来的“本当に”(真的)等等。日本初高中生们以一口流利的新新人类用语而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新”,却不知,他们的流行用语却已经丧失了日语中那特有的美感。尤其是“ギャル”(女初高中生)们的新用语,如Aボーイ或Aガール(指秋叶原的御宅族)、OD(オナラ出る的罗马字缩写。指放屁)、おっさん(お疲れさん的略写,指辛苦了)、あけおめ。ことよろ(是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御座います。今年も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的略写,指新年了,请多关照)。非但没有了日语的美感,甚至让人不知所云。当然,这不知所云的人中,也包括那些已经不新了的日本人在内。
无独有偶,通过网络、日剧、动漫、游戏等渠道,一些和制汉字传到国内后,也被国内的新新人类们乐此不疲的使用着。如萌,就是由日语汉字的“萌え”而来,除此如声优、达人、鬼畜等也是直接拿来使用。这些,毕竟还能让人感受到和制汉字中所蕴含的智慧、圆润。而像我们的新新人类根据音近而给日语强加的汉字如“赛高”(源自日语“最高”)、“麻吉”(源自日语マジ)、“撒鼻息”(源自日语寂しい,指寂寞)、“阿姨洗铁路”(愛してる,指爱)、“干巴爹”(頑張って,之加油、努力)等,别说感受语言的美感,却是只剩苦感了。真担心被两国的新新人类们把日语如此搞下去,日语最终就会变成“‘美’将不‘美’”了,这个其实真不美。




 


顶一下
(4)
66.7%
踩一下
(2)
33.3%
------分隔线----------------------------